有个问题最近反复被家长们提起:暑假到底让孩子睡到自然醒好不好?看着孩子每天中午才醒,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,而是抱着手机刷到眼睛发红,一顿饭吃到下午三点,晚上不睡反而精神十足,通宵打游戏、煲剧、聊天……你说他不认真生活吧?他还觉得自己过得挺充实。
可问题是,这样“自然醒”的暑假,会不会悄悄让孩子“废掉”?
不少家长觉得,放假了,好不容易轻松一段时间,让孩子多睡点也无妨,反正是“补觉”。可真相是,睡到自然醒≠健康作息,更不等于科学成长。甚至,它可能在你没察觉的情况下,悄悄带来五个你想不到的大麻烦。
就说前几天门诊里遇到的一个初中男孩,十四岁,家长带着他来检查,说孩子最近头晕、没精神、记忆力下降,情绪还特别暴躁。
一问才知道,整个暑假他天天凌晨三四点睡,下午两三点起,过着“夜生活”。你可能觉得这不过是放假嘛,玩玩也正常,可身体却不这么觉得。
展开剩余83%第一大危害,是打乱生物钟会把孩子的激素轴“搞崩”。
人类身体有一套被称为“昼夜节律”的系统,最关键的就是褪黑素和皮质醇的分泌节奏。正常来说,晚上十点左右褪黑素开始分泌,帮助入睡。早上六七点皮质醇上升,让人清醒有活力。
但如果天天熬夜,白天睡觉,褪黑素和皮质醇分泌节奏会乱掉,孩子就会出现白天没精神、晚上睡不着、情绪失控、免疫力下降等各种问题。
就像一个本来运转良好的钟表,被你反着拨了好几圈,走时自然就不准了。
第二个隐患,是影响大脑发育和记忆整合。
其实,孩子的大脑和成人不一样,还处在“建楼阶段”,特别依赖稳定的睡眠来“搬砖盖楼”。
研究发现,深睡眠时,大脑才会启动“信息整合”和“记忆巩固”的功能,也就是把白天学到的知识重新归类、打包、储存到长期记忆里。
如果孩子每天凌晨才睡、白天昏沉,那整晚的睡眠结构就被破坏了,深睡眠时间变短,浅睡眠时间变长,大脑根本没机会好好“归档”白天的信息。
最后的后果很明显:学了等于没学,记不住、理解慢、注意力差,还容易焦虑烦躁,情绪不稳定。
第三个问题,就是影响生长发育,尤其是身高。
这个真的不是吓唬人。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在晚上10点到凌晨2点之间,尤其是在深度睡眠状态下最多。
所以,孩子要长高,必须抓住晚上这段“黄金时间”。可如果他十一二点还在玩手机,凌晨两三点才睡,那黄金时间就彻底错过了。
长期下去,生长激素分泌减少,会直接影响身高。你别以为吃得多、营养好就能弥补,激素不分泌,再多牛奶钙片也白搭。
第四个危害,是扰乱代谢节律,埋下“胖子体质”的种子。
很多家长发现,孩子放假后不但黑眼圈加深了,肚子也圆了。这不是错觉。
长期睡懒觉、熬夜、吃饭不规律,会打乱孩子的血糖、胰岛素、瘦素等代谢激素的分泌节律。瘦素本来是控制食欲的,但作息乱了,它的分泌也乱,孩子就容易暴饮暴食,越吃越饿,胃口越来越大。
同时,熬夜还会让胰岛素敏感性下降,脂肪更容易囤积,尤其是腹部脂肪。
别看现在是个胖萌少年,等成年后代谢一降下去,脂肪就变得甩不掉,慢性病风险也随之而来。
第五个危害,是心理问题悄悄找上门。
很多家长以为孩子爱玩、爱宅是天性,其实不少是作息紊乱带来的心理紊乱。
长期昼夜颠倒、缺乏阳光照射,会导致大脑内 5-羟色胺(也叫血清素)水平下降,它是调节情绪的重要神经递质。血清素一低,孩子就容易情绪低落、焦虑、易怒,甚至引发抑郁倾向。
再加上孩子缺乏社交,白天朋友都不在,晚上孤独感加剧,这种恶性循环,很容易让孩子陷入“越熬夜越焦虑、越焦虑越熬夜”的怪圈。
你可能觉得这只是暂时的“放松”,但孩子的大脑、身体和情绪,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走偏了。
说到这,其实也不是让所有孩子每天六点起床、八点睡觉。关键在于“规律”和“节制”。
就像那个来就诊的初中男孩,后来我们给他制定了一套调整方案:每天逐步提前睡觉时间,每次提前15分钟,早上设定起床闹钟,白天安排适量户外活动,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。用了不到两周,他的情绪明显稳定,白天也不再头晕,精神头回来了。
很多家长忽略了作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,认为放假就该彻底放松。但孩子不像大人,有自控力和恢复力。一个暑假的“自然醒”,可能让他整个学期都跟不上节奏。
而且,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,开学后想调整回来,比登天还难。孩子的成长就像一棵小树苗,方向一偏,将来就难以笔直挺拔。
健康的生活节奏,不是“管得紧”,而是帮孩子打下稳固的“生物基础”。哪怕是假期,也值得我们认真对待。
别让“睡到自然醒”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。
发布于:甘肃省赤盈配资-查配资App-专业炒股配资网站-正规配资平台官方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